小型海洋腐蝕環(huán)境試驗箱通過模擬海洋環(huán)境中的溫度、濕度、鹽度以及海水成分等因素,對金屬、合金及其他材料的腐蝕性能進行測試。試驗液作為模擬海洋環(huán)境的關鍵介質,其制作方法直接影響到試驗的準確性與可靠性。真實的海洋環(huán)境極為復雜,海水含有多種鹽類、溶解氣體以及微生物等成分,且其鹽度、酸堿度等參數會因地域、季節(jié)和深度等因素而有所變化。因此,在制作試驗液時,需要綜合考慮這些因素,盡可能精確地復制海洋環(huán)境的特性。
氯化鈉(NaCl):氯化鈉是海水中最主要的鹽類成分,其含量通常占海水總鹽度的 77% - 88%。在試驗液中,氯化鈉的濃度應根據模擬的海洋環(huán)境類型進行調整。一般來說,對于標準海洋環(huán)境模擬,氯化鈉的濃度可設定在 3.0% - 3.5% 左右。氯化鈉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氯離子,氯離子具有很強的腐蝕性,能夠破壞金屬表面的鈍化膜,加速金屬的腐蝕過程。
氯化鎂(MgCl?):氯化鎂在海水中的含量僅次于氯化鈉,約占總鹽度的 10% - 15%。在試驗液中添加氯化鎂,可進一步模擬海水的化學組成,其濃度一般可設置為 0.3% - 0.5%。氯化鎂在水中會發(fā)生水解反應,產生酸性物質,從而影響試驗液的酸堿度,同時也會參與金屬腐蝕的電化學過程,促進腐蝕反應的進行。
(MgSO?):在海水中的含量約占總鹽度的 4% - 6%。在試驗液中,濃度通常為 0.2% - 0.3%。存在會影響試驗液的離子強度和電導率,并且在金屬腐蝕過程中,其硫酸根離子可能與金屬離子形成不溶性鹽類沉淀,改變金屬表面的腐蝕形態(tài)。
氯化鈣(CaCl?):氯化鈣在海水中的含量相對較少,約占總鹽度的 1% - 2%。在試驗液中,氯化鈣的濃度可控制在 0.1% - 0.2%。氯化鈣能夠增加試驗液的硬度,并且其鈣離子在金屬腐蝕過程中可能與其他離子發(fā)生協(xié)同作用,影響金屬的腐蝕速率和腐蝕產物的組成。
氧氣(O?):海水中溶解有一定量的氧氣,氧氣是金屬在海洋環(huán)境中發(fā)生腐蝕的重要氧化劑。在試驗液中,需要模擬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,一般可通過向試驗液中通入空氣或純氧的方式來實現。在常溫常壓下,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大約在 5 - 10mg/L 之間。在試驗液制作過程中,可根據具體試驗要求,將溶解氧含量控制在該范圍內。例如,對于某些對氧敏感性較高的金屬材料測試,可精確調整溶解氧含量至 6 - 8mg/L,以更準確地模擬實際海洋環(huán)境中的腐蝕條件。
二氧化碳(CO?):海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相對較低,但它會影響海水的酸堿度。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,從而使海水呈弱酸性。在試驗液中,可適量添加二氧化碳氣體或碳酸溶液來調節(jié)試驗液的酸堿度,使其 pH 值接近真實海洋環(huán)境的范圍,一般在 7.5 - 8.6 之間。通常情況下,可通過控制二氧化碳的添加量,使試驗液的 pH 值穩(wěn)定在 8.0 - 8.4 左右,以滿足大多數海洋腐蝕試驗的要求。
海水中存在著大量的微生物,如細菌、藻類等,這些微生物在金屬腐蝕過程中可能起到促進或抑制的作用。在試驗液制作時,可根據試驗目的添加特定的微生物菌株或微生物培養(yǎng)液。例如,對于研究微生物腐蝕的試驗,可添加硫酸鹽還原菌培養(yǎng)液。硫酸鹽還原菌在厭氧條件下能夠將硫酸鹽還原為硫化物,硫化物與金屬離子反應生成硫化金屬沉淀,加速金屬的腐蝕。一般可按照每升試驗液中添加 103 - 10? 個菌落形成單位(CFU)的微生物數量進行添加,同時要注意為微生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(huán)境,如溫度、營養(yǎng)物質等。
鹽類原料選擇:選用純度較高的氯化鈉、氯化鎂、氯化鈣等化學試劑作為試驗液的鹽類原料。這些試劑應符合國家標準或行業(yè)標準,其純度一般要求在 99% 以上,以確保試驗液成分的準確性。在購買原料時,要檢查試劑的生產日期、保質期以及包裝是否完好,避免使用變質或受污染的原料。
氣體來源確定:氧氣可來源于壓縮空氣鋼瓶或純氧鋼瓶,在使用前要對鋼瓶的壓力、氣體純度進行檢查。二氧化碳可使用鋼瓶二氧化碳氣體或由酸反應生成。對于微生物培養(yǎng)液或菌株,可從專業(yè)的微生物菌種保藏機構購買或自行培養(yǎng),在培養(yǎng)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微生物培養(yǎng)操作規(guī)程進行,確保微生物的活性與純度。
基礎鹽溶液配制:首先,使用電子天平準確稱取一定量的氯化鈉、氯化鎂、氯化鈣。例如,配制 100L 試驗液,可分別稱取氯化鈉 30 - 35kg、氯化鎂 3 - 5kg、 2 - 3kg、氯化鈣 1 - 2kg。將稱取好的鹽類依次緩慢加入到盛有部分去離子水的大型容器(如塑料桶或不銹鋼桶)中,使用攪拌器進行攪拌,攪拌速度控制在 100 - 200 轉 / 分鐘,直至鹽類完溶解,形成基礎鹽溶液。在溶解過程中,要注意按照先溶解氯化鈉,再溶解氯化鎂、最后溶解氯化鈣的順序進行,以防止某些鹽類形成沉淀。
氣體溶解與 pH 值調節(jié):將基礎鹽溶液轉移至試驗箱的儲液槽或專門的配液容器中,使用曝氣裝置或氣體擴散器向溶液中通入氧氣,控制通氣流量和時間,使溶液中的溶解氧含量達到設定值。例如,通氣流量可設置為 0.5 - 1.0L/min,通氣時間根據溶液體積和目標溶解氧含量確定,一般為 30 - 60 分鐘。然后,根據需要向溶液中添加二氧化碳或碳酸溶液來調節(jié) pH 值。在添加過程中,要使用 pH 計實時監(jiān)測溶液的 pH 值,緩慢添加,避免 pH 值波動過大。當 pH 值達到 8.0 - 8.4 時,停止添加二氧化碳或碳酸溶液。
微生物添加(如有需要):如果試驗需要模擬微生物腐蝕環(huán)境,在調節(jié)好 pH 值后,將預先準備好的微生物培養(yǎng)液或菌株按照規(guī)定的數量加入到試驗液中。使用攪拌器輕輕攪拌溶液,使微生物均勻分布在試驗液中。然后,將試驗液在適宜的溫度下靜置一段時間,一般為 24 - 48 小時,讓微生物適應試驗液環(huán)境并開始生長繁殖。在靜置過程中,要注意保持試驗液的溫度、溶解氧含量等條件穩(wěn)定,可使用恒溫裝置和溶解氧監(jiān)測儀進行監(jiān)控。
存儲容器選擇:配制好的試驗液應存儲在耐腐蝕、密封良好的容器中,如塑料桶或玻璃容器。容器的材質應不會與試驗液中的成分發(fā)生化學反應,且能夠承受一定的壓力。在存儲容器上要標明試驗液的成分、配制日期、有效期等信息,以便于管理和使用。
定期檢查與調整:在試驗液存儲期間,要定期對其成分、pH 值、溶解氧含量等參數進行檢查。一般每周檢查一次,如果發(fā)現參數有明顯變化,要及時進行調整。例如,如果溶解氧含量降低,可再次通入氧氣進行補充;如果 pH 值發(fā)生變化,可根據變化情況添加酸或堿進行調節(jié)。同時,要注意觀察試驗液中是否有沉淀、渾濁或微生物大量繁殖等異?,F象,如果出現異常,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,如過濾、滅菌或重新配制試驗液等。
安全防護:在配制試驗液過程中,涉及到多種化學試劑的使用,要嚴格遵守化學試劑操作規(guī)程,佩戴防護手套、護目鏡、防護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。特別是在處理氯化鎂、氯化鈣等具有一定腐蝕性的試劑時,要防止試劑濺到皮膚或眼睛上。在使用氣體鋼瓶時,要確保鋼瓶固定牢固,閥門開啟和關閉操作正確,防止氣體泄漏引發(fā)安全事故。
精確計量:試驗液成分的準確性對試驗結果影響很大,因此在稱取鹽類原料、測量氣體體積和添加微生物等過程中,要使用精確的計量儀器,如電子天平、流量計、移液器等,并嚴格按照計量儀器的使用說明進行操作,確保各成分的添加量準確無誤。
環(huán)境控制:在配制試驗液以及試驗液存儲期間,要控制好環(huán)境溫度、濕度等條件。一般來說,配制試驗液的環(huán)境溫度應控制在 20 - 25℃之間,濕度控制在 40% - 60% 之間,以保證試驗液的穩(wěn)定性和試驗結果的可靠性。在試驗液存儲時,也要盡量保持環(huán)境溫度穩(wěn)定,避免溫度過高或過低導致試驗液成分變化或微生物生長異常。